蹄髈是什么部位圖解(豬肘子在豬的哪個部位圖片)
2023-03-18 13:40:02 ? 5514次 ? 壬晶晶
買豬肘子,要分清“前肘和后肘”,哪瘦肉多?哪膠質厚?區別不??!
俗話說“秋冬進補,開春打虎”,在寒冷的冬日里,能吃上幾口肥而不膩,軟嫩鮮香的豬肘子,肯定能給味蕾帶來極大的滿足。
肘子是北方人授予的“愛稱”,南方人則喜愛稱其為蹄髈。肘子肉多、膠質重,結締組織也少,是豬肉中較為解饞過癮的一個部位,男人愛拿它下酒,女人則愛拿它養顏,任誰都無法拒絕肘子的美味。
但許多人不知道,肘子也是有前后之分的,且兩者之間的區還真不小,肉質、口感都相差甚遠。個大肉厚的豬肘子買上一只并不便宜,若是不區分“前肘”和“后肘”隨意購買,可能做出的肘子會遠不如己意,吃起來肥膩不合口,浪費了錢和時間。
那么在選購豬肘子時,到底是該選“豬前肘”,還是“豬后肘”呢?今天就給大家詳細說說,它們之間的區別在哪,該如何去區分,以及怎么購買到新鮮的優質豬肘,保證大家看完后再買豬肘,一挑一個準,不花冤枉錢。
一、豬前肘和豬后肘的肉質差別
豬前肘:豬前肘的瘦肉部分較多,這是因為豬在日?;顒訒r發力部位主要在前腿,運動量和屈膝的頻率要比后腿多不少。所以豬前肘的肉質更加緊致都是腱子肉,肥肉部分較少,膠質厚,且皮嫩骨小筋膜多。這也使得很多人更愿意買前肘,價格也就比豬后肘略微貴一些。
豬前肘口感緊致細嫩,更適合醬鹵、紅燒等烹飪方式,像做東坡肘子、水晶肘子、醬肘子等菜肴時最好選擇豬前肘,吃起來香而不膩。
豬后肘:豬在活動、行走時,后腿多半是和身子整體被拖著走的,真正的運動量很少。這也導致了豬后肘肥瘦分明,表皮內的肥肉部分很厚很多,而里層的瘦肉較少,骨頭也相對粗大一些,再加上后肘與地面摩擦次數較多,外皮也更粗糙厚實一些,價格自然也比前肘便宜。
豬后肘肥肉多瘦肉少,口感也不似前肘軟嫩,故而更適合煲湯或是去皮后制餡包餃子、包子、做肉丸子,但如果比較喜歡吃肥肉的,也可以醬鹵、紅燜著吃。
二、如何區分豬前肘和豬后肘?
1、從外形上區分
豬前肘和豬后肘從外形上來看有明顯的不同,豬前肘如錐形,整體看起來短小卻粗壯,四周平整而光滑。但豬后肘骨頭粗長,看起來個頭要大一些,上半部分肉多,下半部分則有明顯收縮,是有弧度的,不似前肘筆直,可以說是一端粗一端細,且根部因有關節凸出有一個明顯的鼓包。
2、從有無豁口區分
豬前肘和豬后肘最方便、快速的辨認方法就是看有無豁口,一般來說豬被宰殺后是要被吊掛在鐵鉤上進行排酸的,而鐵鉤通常都會掛在后肘上,豬后肘也因此會留下一個很大的豁口,而豬前肘就沒有任何豁口劃痕,看起來十分光滑平整。
3、從骨頭完整度區分
俗話說“前肘砸后肘剌”,只要是賣過豬肉的行家基本都知曉這句話,簡簡單單的六個字就能辨出豬前肘和豬后肘。豬前肘在切割時,是沒辦法用刀沿著關節處割開的,必須靠大砍刀將骨頭剁開或是砸開,所以豬前肘上端的截面看到的骨頭并不是完整的,明顯是剁開的。
豬后肘則恰好相反,在切分時無需用大砍刀,只用小的屠宰刀沿著骨關節處輕輕一剌就能順利分割,所以豬后肘的骨頭是全部被完整保留下來的,骨頭的截面也很光滑。
三、牢記3點選購優質豬肘子
1、色澤泛黃、發黑的不要
在挑選豬肘子的時候,首先要看色澤。如果遇到的豬肘,看起來整體色澤發暗,豬皮與肥肉處泛黃,肉質顏色發黑或是帶有黑色斑點,則表明豬肘已放置時間較長,不太新鮮了,甚至是變質了,這樣的就不要購買了,再去看看其他家的。
當天宰割的新鮮豬肘應該是豬皮白里透著微黃,肥肉部分和骨頭都是潔白的,瘦肉部分則紅潤有光澤。不過,若是遇到那種特別白凈的豬肘最好也不要購買,有可能是用漂白水浸泡過的。
2、手感發粘、不回彈的不要
買豬肘除了要看也要摸一摸,用手指在表面按壓一下,感受豬肘的表皮是否黏膩、有彈性,如果是黏糊糊的,按下去的地方無法恢復,則說明豬肘不太新鮮。新鮮的肘子摸起來應該是不粘的,富有彈性的,被按壓下去的地方會迅速回彈,這樣的豬肘才值得買。
3、聞起來腥酸味大的不要
選購豬肘時最好再湊近聞一聞,新鮮的豬肘聞起來雖略有腥味,但不熏人,若是碰到不新鮮的豬肘,稍微靠近就能聞到比較大的腥臭味,甚至是有股子酸臭味,讓人聞起來會感到不適。遇到這樣的千萬不要買,買回家后即使放再多的蔥姜、料酒也可能很難去除異味,最后的菜肴也不可口,既花錢又壞心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