鐵軍是哪個部隊(北伐鐵軍指當時的哪只部隊)
2023-03-18 13:39:42 ? 4715次 ? 婁寒夢
“北伐鐵軍”小考:老兵承認指第4軍,系紅4軍番號來源!
北伐“鐵軍”究竟是哪支部隊?歷來有兩種說法:一說是第4軍,一說是葉挺獨立團。到底哪種說法更客觀呢?
應該說,兩種說法各有道理,說是第4軍更加準確,但第4軍的戰果有一半以上是靠葉挺獨立團打的。
在北伐戰爭中,兩湖戰場是主戰場,唱主角的正是第4軍。該軍從廣州出發,一路連戰連勝,打到武昌城下時,已是威名遠揚。廣州當地報紙稱第4軍“將吳賊精銳全數掃滅,鐵軍之號,遂揚溢于湘鄂間矣”。
而第4軍之所以忠勇無敵,是因為有“訓練有素”、“軍民合作”、“指揮得力”、“官兵用命”四個原因。
1926年10月10日,第4軍攻克武昌,全殲守敵1萬余人,之后又在贛北擊敗孫傳芳。至此,第4軍在半年時間里轉戰數千里,連打7個大仗,戰果之輝煌冠絕諸軍。到11月下旬, 第4軍從江西凱旋,回到武漢,粵僑聯歡社把在漢陽兵工廠所鑄造的一面鐵盾送給第4軍,鐵盾的正面就鑄有“鐵軍”兩字。
這面鐵牌就是第4軍“鐵軍”稱號的證明。當然,這一美名至少有一半是靠葉挺獨立團打下來的。
北伐的序幕戰是入湘之戰。湘軍大將唐生智突然反水,和上司趙恒惕決裂,自封為湖南省長。吳佩孚大怒,調集重兵圍攻唐生智。唐不是吳軍的對手,逃到衡陽后向廣東求援,廣東方面派遣第4軍入湘,打頭的先遣隊就是葉挺獨立團。
獨立團一路狂奔,在安仁的淥田和龍家灣與吳軍主力遭遇,兩個營分別陷入苦戰。葉挺派團參謀長周士第率偵察隊增援淥田,自己率另一個營增援龍家灣。葉挺敏銳地發現敵軍結合部的弱點,拂曉時分全軍猛攻,吳軍陣腳大亂,倉皇而逃。
這一仗葉挺以一團兵力擊潰敵6個團,其意義不僅在于救唐生智于危難之中,更在于讓革命軍信心大增。正是在入湘之戰取得大勝之后,國民革命軍北伐誓師,開始北伐。
葉挺獨立團最負盛名的戰斗無疑就是汀泗橋和賀勝橋之戰,關于這兩次戰斗的過程,各種文章數不勝數,在此不再細說。不過,這里要說的是,汀泗橋和賀勝橋的勝利,是第4軍全軍奮戰的結果,不完全是獨立團一家之力。
在汀泗橋之戰中,擔任正面主攻的其實是35團,擔任右翼助攻的是36團,葉挺獨立團是預備隊。當35團和36團進攻受阻時,獨立團投入戰斗,其任務是“右翼迂回”。
在獨立團迂回過程中,36團、28團、29團敢于近戰夜戰,用刺刀突破了敵核心陣地,天亮之后發起全線進攻。吳軍訓練有素,雖敗不亂,還是有條不紊地撤向第二線陣地。結果就在這個節骨眼上,葉挺獨立團殺到,吳軍頓時潰敗。
所以在汀泗橋之戰中,葉挺獨立團的作用是讓吳軍從撤退變成潰敗,并非突破敵軍的陣地。但獨立團取得的戰果著實不小,第4軍一共繳獲吳軍4門大炮,獨立團就繳了兩門。
實際上,汀泗橋之戰后面的咸寧之戰才是葉挺的得意之作,可惜常被人忽略。
汀泗橋大勝之后,吳軍向咸寧逃竄,獨立團和35團乘勝追擊。葉挺的頂頭上司12師師長張發奎下令,追擊不得超過15里。35團聽令后停了下來,但葉挺認為戰機難得,于是抗命不遵,直奔咸寧城下。
城墻四周全是大水,只有通過一條完全暴露在敵火力網下的千余米的鐵路線才能過去。葉挺調來兩挺重機槍掩護,一個營打頭陣,他親率兩個營跟進,一鼓作氣攻進了咸寧。
如果當時按張發奎的命令停止前進,那么吳軍的援軍就會戰據咸寧,那就不知道要費多大勁才能打下來了。正因為獨立團飛奪咸寧,打亂了吳佩孚的計劃,才使得吳軍不得不在不利于防守的賀勝橋與北伐軍決戰。所以說,咸寧一戰是葉挺真正的高光時刻。
在之后的賀勝橋之戰中,吳軍布置了三道防線。擔任正面進攻的葉挺獨立團在奮力突破了兩道防線后因傷亡太大而無力再戰(2營長許繼慎被子彈打穿了肺),只好停下來休息,由其他部隊繼續進攻。也就是說,最后攻克賀勝橋的并非葉挺獨立團。
不過,獨立團對賀勝橋之戰的勝利起到了決定性作用,因為正是他們突破了前兩道防線,才使得第4軍的火炮能推進到賀勝橋附近,把敵軍核心陣地置于本軍大炮射程之內。
攻打武昌是兩湖戰場的高潮。第一次總攻時,參戰部隊包括第4軍第10師,第1軍第2師以及第7軍一部,葉挺獨立團所在的12師是預備隊,沒有參戰。缺乏重炮的北伐軍只能用云梯攻城的古老戰法,結果是尸積如山卻一無所得。三天之后,主攻換成12師,每個團抽一個營當敢死隊,獨立團派的是1營。
依然是云梯攻城,依然是望城興嘆。獨立團英勇無畏、前仆后繼,但付出重大代價(1營長曹淵犧牲)也未能破城,張發奎只好下令撤軍。
堅城不克,只好圍城。被圍了40天后,守軍早已軍心渙散,有的投降,有的逃命,北伐軍幾乎是不攻而下,并不是有些文章所說的是獨立團率先登上武昌城頭的。當時獨立團擔任的是警戒任務,是不會率先入城的。
不過,在武昌之戰的所有參戰部隊中,數獨立團犧牲最大。日后陳毅在創作新四軍軍歌歌詞時,開頭第一句便是“光榮北伐武昌城下,血染著我們的姓名”。
葉挺獨立團是我軍的“老祖宗”,北伐時期戰功卓著,說第4軍的威名多半都是獨立團給打下來的,毫不過分。不過,即使是葉挺獨立團的將士,也承認“鐵軍”稱號是第4軍全軍。周士第曾于1927年初發表文章說:“第4軍是鐵軍,完全是民眾中間說出來的,民眾已十分認識第4軍是他們的軍隊”。
后來朱毛井岡山會師,之所以要把第一支紅軍部隊的番號定為“紅4軍”,這其中既有用編制數量來迷惑敵人的考慮,但更重要的原因還是劉伯承所說的——繼承北伐時期第4軍“鐵軍”的光榮傳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