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所稱先考是對誰的尊稱(墓碑上先考是對什么人的稱呼)
2023-03-17 18:39:53 ? 4573次 ? 衷燕樺
墓碑上的“先考、先妣、顯考、顯妣”分別是啥含義?后輩可別用錯!
大家可能都聽過一句話——人這輩子除開生死,再無大事!年輕人聽這句話,往往沒什么感覺,但是隨著經歷的增多,隨著見識的增長,年齡越大的人,對這句話越有感觸。
其實生活就是這樣,除了婚喪嫁娶生小孩,大家都是過著波瀾不驚的平常日子,現在就連生孩子也不會大張旗鼓地操辦宴席,但是老人去世,一般都會勞師動眾地舉辦很隆重的喪禮。
從某種程度來說,中國人對“死”甚至比“生”更為重視,過去還有“事死如事生”的說法,比如皇帝去世,他的陵墓要按照活著一樣來打造。
而對于老百姓而言,父母去世以后不但要舉辦隆重的喪禮,還要經常去墳前祭拜,就像父母在世的時候一樣經常去看望。
因此,按照傳統習俗,喪禮,任何一個正常家庭,都視為最重要的事情,一點都不能馬虎,必須鄭重其事。
人去世以后,要入土為安,找一處合適的墓葬,并在墳前立一塊墓碑,墓碑上會刻一些相關的信息,比如墓主的姓名和家世以及生卒年月等等,落款部分刻有立碑者的身份以及立碑的年月日。
立碑者通常都是孝子孝孫,如果是大人物去世,墓碑上還會請名人撰寫悼文刻于墓碑,也叫墓志銘,會將其一生的功績的榮譽記錄下來,唐宋八大家之一的韓愈,就是撰寫墓志銘的高手。
普通老百姓的墓葬,一般不會刻寫墓志銘,只需要在墓碑上刻上幾個常見的關鍵信息就已經足夠。
如果你留意過傳統的墓碑就會發現,墓碑上最常見的幾個字就是“故、先、顯、考、妣”這五個字,碑文的開頭一般是“先考、先妣、顯考、顯妣”。
比如有的墓碑上刻的是:顯考張公某某之墓;也有的刻的是“先妣”開頭的碑文,比如:先妣某某太夫人之墓;還有的碑文開頭是“故”,比如“故岳考李公某某老大人之墓”。
墓碑上的“先考、先妣、顯考、顯妣”到底是什么含義呢?
碑文,通常都是以“顯”或者“先”開頭,當然也有一些是“故”字開頭,只是相對用得少一點。碑文的第二個字,往往是“考”或者“妣”。
有個成語叫“如喪考妣”,很多人都知道,這是用來形容一個人的悲痛就像父母去世了一樣難過,所以“考妣”,代表的就是父母。
在先秦時期,可以用“考妣”作為父母的別稱,考是父,妣是母,但是隨著語言習慣的發展和改變,后世只把“考妣”用于尊稱已逝的父母。
父母在世的時候,不能使用,而且在使用時,通常都會加一個“先”或者“顯”字,比如“先考”和“顯考”,代表的是已故的父親,“先妣”“顯妣”則是代表已故的母親。
“先”字和“顯”是什么意思,又有什么區別呢?在傳統喪葬文化中,“先”字的含義很豐富,通常是泛指已經去世的人,比如“先父”“先帝”,所以這個“先”字有敬辭的意味,表示對逝者的尊重。
同時,如果去世的這個人還有父母,或者家中還有比他年長的近親在世,墓碑上也會用到這個“先”字,表示他“先走一步”。
什么時候會用到“顯”字呢?在漢語中,“顯”字有顯達、顯赫、顯著等寓意,怎么看“顯”字的寫法是“日”字頭“業”字底,什么意思呢?
就是說一個人畢生的功業散發著太陽一樣的光芒,這是對一個人的贊揚,從子孫的角度來說,那肯定是要表達對父母生平功績和德行的贊美之情,所以“顯考”“顯妣”是碑文中最常見的尊稱。
最后說一說“故”字,這個比較少見,因為一般只有立碑者和墓主沒有血緣關系的情況下,才會用到這個“故”字。
比如女婿給岳父立碑,假設岳父姓李,碑文就刻:“故岳考李公某某老大人之墓”,所以漢語中“故友”這個詞,就有“已經去世的朋友”之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