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茂最后的結局(甘茂亡秦是一個鮮為人知的悲情英雄)
2022-12-13 12:35:26 ? 7603次 ? 弘雅彤
甘茂亡秦:一個鮮為人知的悲情英雄。
惠文王死后,繼位的秦武王并不看好張儀,最終張儀在無奈和恐懼中離開秦國,僅一年后,便死在魏國。
歷史就是這樣,輪回興替,志士英才的命運沉浮大多決定于他們所依附的君王。
張儀死后,甘茂登上了秦國政治舞臺的中央,同時,他的命運又與張儀出奇的相似。
甘茂,楚國下蔡人,也就是今安徽潁上甘羅鄉人。甘羅鄉,顧名思義,就是甘羅的故鄉,而甘羅,正是甘茂的孫子。
甘茂少學諸子,后經張儀推薦,甘茂見到了秦惠文王,并受到了惠文王的喜愛和重用。
但甘茂服務惠文王的時間很短,且沒有立下過大的功勛,真正使甘茂躋身于戰國名將的人,則是惠文王之子,武王。
我們前面說到,武王不喜歡張儀,因此張儀為了避禍,離開了秦國。但武王卻十分喜歡甘茂,并在他在位不長的時間里,和甘茂上演了一場君臣和諧的千古美談。
公元前310年,就在張儀離開秦國這年,秦武王派甘茂入蜀,平定了蜀地的內亂,更進一步加強了秦國對巴蜀一帶的控制。
公元前309年,秦國開始設丞相官職,右丞相為秦國公族樗里子,此人是秦惠文王的弟弟,武王的親叔叔;左丞相即是甘茂。由此可見,武王對甘茂的信任和重用到達了怎樣的程度。
公元前308年,秦、魏二國在應這個地方會盟。會盟結束,秦武王命甘茂為主將,向壽為副將帶兵會同魏國一起進攻韓國。
這里秦國進攻韓國的目標是宜陽。宜陽這個地方位于周朝都城洛陽的西部,是秦國通向洛陽的必經之路。
也就是說,以前秦國人要到洛陽朝見周天子,必須經過韓國,辦理簽證,韓國放行才可以;如果宜陽到了秦國手中,秦人便可以直接與洛陽接壤,向東的大路將暢通無阻。
還沒到秦韓的邊界,甘茂便讓向壽獨自回咸陽面見秦武王,對武王說:魏國肯聽從大王的派遣了,但是臣認為韓國還是不要進攻的好。
這算是公然違背王命,抗旨不遵,因為甘茂并沒有在這時向秦王給出自己的正當理由,只是對秦王說,這仗我們不能打,像是賣了個關子。
可這個以武力著稱的秦武王卻是個好脾氣,準確的說他對甘茂特別的好脾氣,武王竟然沒有怪罪甘茂,而是親自到了甘茂駐軍不遠處的息壤,與甘茂會面,并詢問甘茂不進軍的理由。
這時的秦武王不像是個君王,更像是一個哄女朋友開心的大男孩。
甘茂對武王說,您要攻打的宜陽是一個大縣,名義上它是縣,實際那就是一個郡(郡比縣大),現在我們要攻取它,是十分困難的。
當年魯國有一個叫曾參的,和他同姓的人殺了人,鄰居跑過來告訴曾參的母親說,你兒子殺人了!
講一次,曾母不信;講兩次,曾母不信;講三次,曾母放下手中的活,翻墻逃走了。
大王想,那曾子是什么人,賢人,臣不如曾子賢明,但懷疑臣的豈止三人?
臣帶著那么多軍隊在外,一旦后院失火,有人向大王進讒言,到時大王再命臣停止攻韓,那大王豈不是對外坑了魏國,對內坑了臣嗎?
秦武王一聽,明白了,就是想跟我要一個保票。
放到現在,這就叫提條件。領導給你個任務,最煩什么,就是提條件,你能干就干,不干拉倒,但你如果說,這個可以干,不過要如何如何,這時的領導一定會頭大。
秦武王明白了甘茂的意思,對甘茂說:“你放心,我不聽他們的,不信咱們盟誓!”
于是甘茂和武王在息壤盟誓,承諾無論如何,武王全力支持甘茂攻打宜陽。
就這樣,甘茂放開手腳進攻宜陽,果然,五個月沒有攻打下來。
大炮一響,黃金萬兩,五個月沒有打下一座城,對于秦國來說,無論是補給或者士氣都要受到嚴重的影響。
于是不出甘茂所料,樗里子、公孫奭等人開始在武王面前攻擊甘茂。樗里子不用說,右丞相;公孫奭,從名字就能看出,也是一個公族。
在重臣的壓力下,武王下令甘茂,停止進攻宜陽,班師回咸陽。
令到軍中,甘茂拒絕執行,并拿出了息壤之盟。
武王回應,史書記載兩個字“有之”,沒錯,有這回事。于是武王“因大悉起兵以佐甘茂”,再發大軍協助甘茂,最終斬首敵軍六萬,攻陷宜陽城。
宜陽攻陷,秦國終于打通了通向洛陽的大道。
公元前307年,就在宜陽攻陷的當年,年輕氣盛的秦武王興致勃勃的來到洛陽,“朝見”天子。
在洛陽,武王為了炫耀自己的武力,竟然當著天子和百官的面,舉起了周人的大鼎,但很可惜,鼎太重,武王用力太猛,“絕脈而死”。
從頂峰到谷地就這么一瞬,武王是,甘茂也是。
武王就這么死了,其死亡的離奇程度已經載入史冊,可謂千古少有。
武王之后,羋八子之子繼位,即為昭襄王。羋八子即是宣太后。
此時的甘茂面臨著巨大壓力。
第一,他的靠山武王去世,而繼位的昭襄王并不是武王這支,也就是說,昭襄王一派與武王一派在政治上相互對立,這就導致作為武王親信的甘茂必然會成為后武王時代的著重打擊對象。
第二,武王為什么會死,因為他舉鼎;為什么會舉鼎,因為他想炫耀;為什么他想炫耀,因為他見到了周天子;為什么他見到了周天子,因為秦國攻下了宜陽;誰攻下了宜陽,甘茂。
就這樣,甘茂成了殺死武王的間接兇手,前面的戲再好,很不幸,主演因為這劇本死了。
公元前306年,也就是武王死后不到一年,在伐魏的過程中,甘茂再次受到了來自政敵的攻擊。
這時的甘茂早就沒了去年宜陽之戰時的自信和勇氣,他借故脫離了戰場,終止了自己的伐魏工作,逃離了前線,投奔了齊國。
一個本可大有作為的名將,隨著自己那個伯樂的離去,在戰國璀璨的星幕中迅速滑落,從此,甘茂在齊國終老,再也沒有回到秦國,而一個悲情名將的故事也就此謝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