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東大戲粵劇簡介(廣東粵劇是非物質文化遺產)
2022-12-13 11:35:34 ? 2824次 ? 侍尋菱
粵劇介紹
粵劇,又稱“廣東大戲”或者“大戲”,廣東傳統戲曲之一,源自南戲,流行于嶺南地區等粵人聚居地。
自明朝嘉靖年間開始在廣東、廣西出現,是糅合唱念做打、樂師配樂、戲臺服飾、抽象形體的表演藝術?;泟∶恳粋€行當都有各自獨特的服飾打扮。
粵劇名列于2006年5月20日公布的第一批518項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之內。2009年9月30日,粵劇獲聯合國教科文組織肯定,列入世界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
唱念做打
粵劇演員的表演工藝分為四大基本類別-唱、做、念、打。
唱是指唱功,配合不同的角色有各自不同演唱的方式,包括平喉及子喉。平喉是平常說話的聲調,一般男性角色小生就是采用平喉演出。
子喉是比平喉調子高了八度,常常以假音來扮演女性角色。除了以音階來分類,也會以聲音特色來分類。大喉是使用粗獷聲音。
同時,粵劇也會吸收不同的地方的獨特唱腔,例如來自福建的廣東南音、木魚、廣東的本地民謠粵謳及板眼。
做是指做功,又稱身段,即身體表演。當中包括手勢、臺步、走位、關目、做手、身段、水袖、翎子功、須功、水發、抽象表演和傳統功架。
念是指念白,即念出臺詞。用說話交代情節、人物的思想感情。
打是指武打,例如:舞水袖、水發、玩扇子、武刀弄槍、耍棍揮棒,舞動旗幟等等。
唱腔
清朝初期,外江班把戈陽腔及昆山腔傳入廣東。到了太平天國時期,本地班逐漸出現,但唱腔仍以梆子為主。后來隨著昆曲衰落及受徽班影響,轉為以西皮二黃為基礎唱調。
辛亥革命時期,志士班將戲棚官話改為白話,又稱為新腔??箲饡r期,不斷有著名老倌冒起,各自鉆研粵劇并發展自己的唱腔。
例如:薛覺先的“薛腔”,瀟灑典雅,韻味醇濃。馬師曾的“馬腔”,半唱半白,生鬼通俗。小明星的“星腔”,感情細膩,低回宛轉,蕩氣回腸。
羅家寶的“蝦腔”則真假嗓結合,清新悅耳,還有以甜、脆、圓、潤、嬌為特色紅線女的“紅腔”、新馬師曾-清越綿長的“新馬腔”、何非凡的“凡腔”、芳艷芬的“芳腔”、陳笑風的“風腔”等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