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七巧人物形象分析(結合作品《金鎖記》分析曹七巧特點)
2022-11-29 19:37:04 ? 1486次 ? 頓華樂
《金鎖記》是張愛玲小說中比較出名的作品,曹七巧是作品中的主人公,這部作品主要描寫了一個小商人家庭出身的女子曹七巧近一生的經歷。
從她在閨中時的乖張、選丈夫時候的心機、嫁給殘疾人妻子之后的霸道、丈夫死后的心靈扭曲、迫害自己兒媳婦的陰險手段。
培養自己女兒的手段等都深刻的體現了曹七巧在經歷過自己殘疾丈夫之后,扭曲心理演變的過程。
而這個過程幾乎顛覆了中國固有的倫理觀、道德觀,讓人無法相信這樣一個故事,卻又不得不聯想到自己在家庭中生活的困頓。
金錢、權利——行為的惡源
曹七巧的家里是開麻油店的,家里有很多的兄弟姐妹,每一個姐妹們嫁的家世都一個比一個好。
而到自己出嫁的時候,由于不愿做姨奶奶,就嫁給了一個家世不錯,丈夫卻殘疾的姜家二少爺。
雖然丈夫殘疾,卻沒有怎么烙下話柄兒,生了一對兒女,生活在一家妯娌三個的封建家庭里。
她難免不樹立自己的威嚴,只有這樣才能擋住別人少說些閑話,她曹七巧不是好惹的。
于是她一貫的動作就是:
“一只手撐著門,一只手撐著腰,”
嘴里的口頭禪更是露骨:
“橫豎你們是看我家那位活不長的,我們靜等著做孤兒寡婦了,不欺負我們,欺負誰?”
在一個封建家族中,人人都唯利所向,曹七巧這樣的出場方式難免顯得矯揉造作,卻又能擺出自己的威風。
但這種威風不是次次奏效的,特別是在他婆婆公公都死后,整個家族分財產的時候,曹七巧又想用自己的不幸和苦生活逼九老太爺多分點財產。
不料老太爺一眼能望穿曹七巧的如意算盤,便用二房的田地無人照管為由,奚落曹七巧的好吃懶做、油嘴滑舌的嘴臉,維持了幾天的僵局,還是“欺負了孤兒寡婦”。
曹七巧身在為家產爭奪的封建家族,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人人為錢、為自我的利益著想,正如曹七巧巴望著自己的殘廢丈夫早日死去,自己能夠承接家產一般。
“戀子”“妒女”——顛覆的母親形象
曹七巧有一個兒子,一個女兒,作為在封建社會中成長的母親,應該是希望自己的兒女能夠在新社會里給自己長臉面增光的,這也是曹七巧對自己后半生唯一的寄托。
但不同于別的奶奶做派,曹七巧的教育理念竟然句句離不開金錢。她在女兒長安13歲的時候教誨道:
“天下的男子都是一樣的混賬,你自己要曉得當心,誰不想你的錢?”
她一時興起,給13歲的女兒裹腳,受到別的老媽子的嘲笑,而曹七巧辯解道:
“我不愁我的女兒沒人要,不勞你們操心,真沒人要,養活她一輩子,我也養得起!”
她看到姜家大房三房兒女都進了洋學堂讀書,她也出于“比賽”讓兒女進學堂,卻不料自己的兒女不是讀書的料子。
兒子在學習之余打小牌,吊嗓子,女兒在自己丟三落四之后,被母親曹七巧奚落到覺得進學校丟人。
她不喜歡兒媳婦的“厚嘴唇”,在鄰居夸贊兒媳婦性情寬厚的時候,她反駁道:
“但愿咱們白哥兒的命別送在她手里!”
曹七巧在年輕時的性愛得不到滿足的時候,竟然把自己的兒子叫來,仔細的討論著自己和媳婦的房事。
最可惡的是婆婆把這兒子媳婦的房事一一的講給鄰居聽,兒媳婦知道這些事情之后,整日的直挺挺的躺在床上,等死。
正如兒媳婦芝壽說的那樣:
“這是個瘋狂的世界,丈夫不像丈夫,婆婆也不像個婆婆?!?/p>
曹七巧過于滿足自己的性欲葬送了自己兩個兒媳婦的性命,兒子也再沒娶過,只經常逛逛妓院。
在與新社會抗爭的過程中,封建禮俗和個人欲望一點一點腐蝕著曹七巧的思想。
言語惡毒——知識分子的反面教材
曹七巧的女兒長安在24歲那一年生了痢疾,作為母親的七巧非但沒有讓女兒及時就醫服藥,反而讓女兒抽鴉片來緩解疼痛,病好之后,上了癮,她的婚事也就受了影響。
七巧在之后的日子里拼命戒掉鴉片的癮,還是找不到有人跟她說媒,母親也不為自己的事情上心,一直到30歲的時候,曹七巧這般對女兒說:
“自己長得不好,嫁不出去,還怨我做娘的耽擱了她,成天掛搭著個臉,倒像我該還她二百塊錢似的?!?/p>
而長安在自己姊妹的幫助下認識了童世舫,兩個人雖在別人的介紹下認識,比不上自由戀愛,但終歸是郎有情妾有意,在母親七巧生病臥床不起的日子里,彼此訂了婚,交換了戒指。
可沒想到母親這時又出來阻攔,她認為童世舫是不三不四的歪辣貨,擔心他作為洋人肯定會有三妻四妾,更擔心自己的女兒會急著嫁出去。
腥的臭的往家拉,又詆毀女兒是不是生米煮成熟飯,又安慰女兒說家里沒有多余的錢準備嫁妝,能不能再等上一年半載?
女兒長安作為新時代的女性,她知道嫁妝這個事情可有可無,可從母親那些惡毒的言語中,長安擔心母親遲早會做出什么手段,讓事情無法收場,所以私下和童世舫分了手。
但感情的事情哪里是說斷就能斷的,童世舫和長安兩人私底下有說有笑時常見面,這事兒傳到七巧耳朵里。
七巧主動約了童世舫來家里吃飯,并向童先生坦白自己的女兒經常吸鴉片,從未間斷。
只這一件事,長安一生再無男性出現。
兒女命運一一地在母親七巧的安排下結束了,三十年來,曹七巧帶著黃金的枷,用那沉重的枷劈殺了幾個人。
張愛玲在故事的結尾寫道:“三十年前的故事還沒完——完不了。”反思當下,又有多少像曹七巧這樣的人生活在我們身邊?覺得女孩不用上學,覺得金錢至上?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