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二戰死亡人數(二戰時期日軍傷亡人數為何那么少)
2022-08-10 10:31:59 ? 7488次 ? 魏迎曼
1945年4月打響的湘西會戰中,以王耀武第四方面軍為主的中國軍隊徹底擊敗日軍。
因為具備高昂的士氣、先進的裝備和完備的后勤,共計斃傷鬼子35800余人,其中俘虜447人,被包圍后絕望之下自殺的日軍也超過1000人,是中國軍隊首次傷亡低于對手的大型會戰。
然而日寇第六方面軍在戰報中雖然承認失敗,但公布的傷亡數字僅為27000人,中日雙方的統計數字大約相差25%。
根據日本厚生省戰后的數據,第二次世界大戰中日軍陣亡和失蹤人數大約為250萬,因傷致殘20萬人。
另有日本民眾傷亡66萬余人,其中的半數死于盟軍的戰略轟炸和原子彈打擊,數量也達到30多萬人,以前述的湘西會戰為例,老實說,這一數字是有些水份的。
縱觀整個抗日戰爭時期的日軍戰報,出于夸耀戰果、提高士氣和避免刺激國內民眾情緒等方面的考慮,對已方的傷亡數字有明顯的縮水行為。
比如在中國戰場只承認戰死50萬人(關內約46萬,關外不到5萬),這個數字是明顯對不上的。
日軍的戰線雖然貌似拉的很長,但無非三個主要戰場,即三個最后分別成為“總軍”級戰略單位所負責的作戰區域:
中國東北的“關東軍”、關內戰場的“中國派遣軍”、太平洋戰場的“南方軍”(另外兩個總軍都部署于日本本土,準備搞什么“本土決戰”所用)。
按照美國人的數據,太平洋戰場共擊斃日軍150萬人,盟軍自身傷亡698000余人,盟軍陣容里不光有美軍和英軍,還包括中國遠征軍、印度、澳大利亞、新西蘭、加拿大、荷蘭、自由法國以及最后出兵的蘇聯。
如此算來,去掉蘇軍擊斃的8萬關東軍,中國抗日軍民消滅的日本人也超過90萬人,而非日本人宣稱的50多萬。
這是個非常了不起的數字,一個幾乎沒有重工業的農業國,用血肉之軀與亞洲唯一的工業國家整整拼殺了十四年。
美國人打一個沖繩戰役,所消耗的彈藥量就是中國抗戰八年的總和,如此懸殊的裝備與火力差距,雙方擊斃日軍的比例最后卻達到了4:6。
當然,對比二戰中納粹德國陸??杖姾臀溲b黨衛軍總共480萬人的死亡數字,日軍的戰死人數確實略低,造成這個情況的原因有三:
第一,日本的戰線長度遠不及納粹德國。
德國武裝力量在勢力巔峰期,不僅占領了大半個歐洲,還侵入北非、蘇聯的亞洲部分,大西洋、北冰洋、地中海等水域,其中僅在浩瀚的蘇德戰場就陣亡380萬人,而日本僅占領了圍繞東洋列島的太平洋地區。
如果是由日本人去血拼最強大的蘇聯陸軍,傷亡數字肯定不止如此。諾門坎一戰日軍就陣亡20000多人,投降的關東軍也有20多萬永遠沒有回到東洋三島,這些都被日本人故意抹掉了。
第二,太平洋戰爭并非以陸軍作戰為主。
由于太平洋戰爭戰場的特殊性,雙方更多的是海軍的對決和制空權的爭奪,陸軍只是負責兩棲作戰的配角。
這種戰爭形式與陸軍的大兵團會戰有本質區別,飛機和艦船等大型裝備損失巨大,但步兵傷亡人數卻不會太高。
受島嶼面積的限制,日本陸軍每次戰役的傷亡大多幾千或幾萬,只有菲律賓和沖繩戰役的傷亡超過了10萬,而蘇德戰場僅斯大林格勒一次會戰,德軍傷亡就突破150萬人。
第三,日本投降過快沒有進行垂死掙扎。
納粹德軍一直堅持到首都柏林被攻克,確實算“戰斗到最后一刻”才投降,整個國家被美蘇英法四國軍隊完全占領,這樣的負隅頑抗自然傷亡無算。
而日本人卻在遭到原子彈襲擊和蘇聯出兵后,驟然間宣布投降,其用于“本土決戰”的370萬陸海軍未經戰斗就放下了武器,避免了可能出現的巨大傷亡數字。
根據美國人的估計,強行登陸日本本土將傷亡100萬人左右,以美日的武器和火力差距,則日本人的傷亡至少在200萬以上,但“及時”的投降使這種情況沒有出現。
在關內戰場的八年抗戰中,根據重慶政府軍令部的統計,國軍將士傷亡321萬人,其中戰死132萬余人。
在敵后戰場的八路軍、新四軍和東北抗日聯軍傷亡58萬余人,其中犧牲16萬余人,以中日雙方的軍隊與軍備差距,日軍共計133萬人的傷亡數字已經很高。
犧牲最大的是中國人民,大約有3100多萬無辜的平民百姓傷亡,這是日本人欠下的血債。
